NEWS
* 新闻详情- */>
如今,随着中国疫情的影响下,近郊亲子游成为近年最为流行的出游方式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推崇。露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散布在城郊、乡村、山野等地,对比普通公园,近郊营地作为城市与自然的连接点,更像依托于大自然的主题公园,在休闲旅游、儿童游戏娱乐、户外运动、露营生活等方面进行内容的扩充和延伸。
研究背景
亲子露营旅游是指由家长与孩子一起户外露营、以亲子为目标市场的旅游形式,这种旅游形式的主体以家庭为单位、满足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旅游需求,目的在于让儿童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亲近自然以获得自然中的某些启示,从而为儿童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为家长创造亲子良性沟通的环境。
近代意义上的宿营活动,最初是美国一群教育界人士组织青少年亲近自然、到野外生活,旨在让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更加健康、全面的一种方式。1933年,国际露营协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成立,标志着世界宿营活动的正式形成。该协会提倡环保、节约,以自然和自由的方式度假休闲。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的宿营文化开始传入欧洲,被许多欧洲民众所喜爱,欧洲民众的广泛参与提升宿营的旅游休闲的内涵。
100多年来,野外露营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所推崇的户外教育方式,野外露营能培养孩子们强健的体魄和独立的精神。无论是起源于苏格兰的外展训练,还是美国的童军活动,以及各类丛林学校、历奇活动等,都将野外露营作为户外教育的重要基础。目前,野外露营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户外教育必备项目,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对亲子营地而言,体验是核心竞争所在,后期的运营也须精耕细作,把握消费者需求,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因童而异,不断提升产品价值,构建品牌差异性。接下来,我们看看乡村亲子营地有哪些重要的规划设计要素。
一、乡村亲子营地设计要点
以《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为依据,应配备出入口、服务中心、停车场、旅居露营区、服务保障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基本功能区。
选址
原则:乡村营地的选址以不破坏乡村生态和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为原则。一般在风景优美的地域。乡村营地与不同类型的乡村自然景观资源相结合,可塑造出不同乡村景观特点的营地,如山地型、海岛型等。
环境:乡村营地的环境应保持幽静,地势开阔平坦,空气污染小,阳光充足,紧邻水域,且温度、湿度适宜,通风排水良好。
交通:紧邻城市,交通便利,乡村营地距当地中心城市150~200公里,车程2.5~3小时。
功能分区
乡村营地根据其类型、自身特色及目标客源市场的消费特征设置有不同的功能区,一般设有综合服务区、宿营区、休闲娱乐区、满足亲子休闲游乐需求的各种功能区,比如儿童娱乐区、露天活动区、户外运动区、休闲度假区等。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乡村亲子营地儿童年龄大多在0-12岁之间,需要满足不同年龄儿童需求,同时兼顾家庭的参与:
0~2岁
需要成人辅助活动,感知力强,对游乐设施的依赖性不强,运动量小,活动范围有限,需要在相对安全感的区域玩耍。可以设计草坪、滑梯、摇马等轻游戏设施。场所相对封闭,但通透性好,颜色可以鲜亮,以满足孩子的特点,同时配备供监护人看护的休息设施。
3~5岁
在成人的看护下活动,喜欢模仿和体验,以游戏设施为主,可以适应较大的活动场地,配套适宜的活动器械。
6~7岁
在成人视线范围内自己活动,可以提供较宽敞的场地满足打闹追逐的活动需求,学习兴趣浓厚,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增加,仍需父母看管。
8~12岁
可独立活动,积累文化信息,具有社会人的基本特征,潜在叛逆心理,喜欢群体性活动,注重人际交往。可以提供具有一定的主题及多重环节的冒险类游戏,融入科普文化,寓教于乐。
规划模式
乡村乡村亲子营地规划受道路交通、地形地貌、植被、光照、通风等自然环境影响,尤其是营区对场地的地形、坡度、排水等要求较高,规划时都应结合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特征分区布置。乡村乡村亲子营地总体规划按空间布局一般分为三种模式:均匀发展型、辐射型、主轴线型。
乡村露营早已不是住简陋的帐篷、吃廉价的速食、打发无聊的时光。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客群往往对品质生活、精致体验有一定的追求。如此一来,就决定了乡村露营发展要告别“荒野生存”,注重“小而美”“精而奢”。打造户外美学体验、用户社交创造、兴趣启蒙等营地化户外即时场景。希望在自然乡野中重新定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交流新经,以沉浸式情景表达去建构一个蓬勃活力的社交文化环境。
任何一种旅游产品的本质是体验,也是核心竞争所在。对乡村亲子营地而言,除了产品本身外,其后期的运营也须精耕细作,把握消费者需求,融合体育、文化、教育、互联网等,不断提升产品价值,构建品牌差异性。
乡村亲子营地